VR游戏中有僵尸、杀人等等特别暴力血腥的游戏,而虚拟现实的环境又特别逼真,当在虚拟现实中体验这种逼真的暴力是否会给现实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呢?
2007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研究者Nick Yee和Jeremy Bailenson提出了一个叫做“普罗透斯效应”的概念。他们认为,和传说中的海神一样,今天活跃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普通人也拥有着“变形”的能力。当然,这种变形并不是指肉体上的改变,而是指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上的变化。
具体来说,这两位研究者发现的是:人们会被自己所使用的头像和虚拟形象影响。比方说,如果在虚拟社区或网络游戏中使用更英俊或漂亮的虚拟形象,你会变得更愿意主动接近异性陌生人;如果使用更高大威猛的形象,你就会更倾向于在虚拟空间的谈判中施加对自己有利的不平等条款,而使用更矮小瘦弱的形象,你则更有可能忍气吞声地接受对自己不利的不平等条款——也就是说,在数字世界里,虚拟形象的高矮美丑影响了实际使用者的自我评估。当被赋予各类不同的虚拟形象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会迅速发生如海神普罗透斯一般的适应性变化。
在两年后发表的一项后续研究中,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这种发生在数字空间中的“普罗透斯效应”可以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线下行为。他们做了一个实验,让参与者置身于虚拟环境中15分钟,有的人被分配到的是更高大的角色形象,有的人则是矮小的形象。15分钟后,他们离开虚拟环境,参与现实中的面对面谈判。结果,使用了高大形象的参与者在线下也变得更为激进,使用了矮小形象的人则更为保守。
普罗透斯效应就像是现代版本的“庄周梦蝶”。它告诉我们,人类有时候很难分清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甚至会让虚拟世界中发生的事情影响现实世界中的表现。近两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迅速发展,让这种效应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如果说,在传统的虚拟社区和网络游戏中使用虚拟形象还是一种较浅的沉浸体验,那么虚拟现实技术带给人们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沉浸体验。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出来的现实从未如此逼真,辨别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困难,普罗透斯效应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强。
这就让一些人产生了忧虑:如果人们在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影和游戏中体验了逼真的暴力,这会不会让大家在线下也变得更加暴力?更极端一点的假设是: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真切地感受杀人的体验,这种体验不再是点点鼠标、按按键盘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射击游戏中的第一人称视角,而是融合了全身动作、力度反馈、沉浸式的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在这种极具冲击力的虚拟体验之后,你在现实中的心态和行为是不是也会发生改变?你会不会发生海神普罗透斯般的变化,变成一个真的具备杀人倾向的潜在犯罪分子?
基于这种担忧,英国剧作家Angela Buckingham撰文呼吁:将虚拟现实中的杀人列为违法行为。她说,她在影视行业工作了近20年,深知娱乐产业对视觉冲击力的依赖,也知道现有的学术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证明暴力影视作品和游戏对人们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她认为,虚拟现实将完全是另一种级别的体验,很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Angela Buckingham的忧心忡忡不无道理。人类对虚拟和现实的分辨力是有限的,在大规模推广之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影响需要经过仔细的评估。不过,普罗透斯效应带来的也并非都是坏事。例如,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一些研究者就在一项200万欧元资助项目的支持下,开发了一款培训维和官员的虚拟现实系统。在接受这种虚拟现实的训练之后,维和官员们的心态和行为将会发生变化——不是变得更暴力,而是变得更具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更了解维和行动地点的文化背景。